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《星 河 恋 歌》

天图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  

2014-05-27 01:29:42|  分类: 那时蘭亭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  

2013-11-25 22:05:49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兰亭序  真迹  流传  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从上述比较中可以看出,唐传诸本是被世人公认为是去真迹不远比较可信的本子。确实这幾本的摹拓水平是相当高的,基本能传达出真迹風貌,但是和真迹相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。主要表現为,真迹是信笔而书,行笔流畅自如,神韵天成,體現了王羲之的书法水平,精神气势。而傳本為求逼真,在行笔时亦步亦趋,拘窘小心,笔画呆滞,字形歪斜,墨迹浓淡不匀,有的笔画和真迹比较似是而非。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,并非說他们的书法水平不高,而是为了求真而无可奈何的去摹画的结果。在这里也可看出,由于王羲之的书写工具,书写环境和书写习惯等因素,后人是摹不出和真迹一至的字迹的。另外再从有感于斯文的文字撇捺处的两条细竖也可以看出,这都不是文中原有的笔画,而是因原迹年代久远,经历沧桑所导致纸的裂纹。而唐传诸本也不是直接从真迹摹出,而是从宮中所传出摹本再摹,所以为存真而在文字下方增摹了若干不是文字中应有的笔画。原迹中被圈去的良可二字,在唐传诸本中除圈外的竖勾外,被塗成一团墨迹,也证明唐传诸本不是从真迹直接摹出。

    唐太宗得到兰亭真迹后,因来路不正,传揚开来有损名声,因此不愿真迹示人。但由于兰亭真迹是举朝瞩目的墨宝,如不让人观赏,又会显得小气,但若将真迹示人,既怕污损,又怕被人用临摹的仿本以假乱真。因此采取了一个折衷办法,即让人仿摹出一种和兰亭真迹有一定区別的兰亭序》,赐与房玄齡、魏征等亲王近臣使大家得以摹习和欣赏。这就是《徐氏法书记》中所说令湯普彻摹出的仿本。此后还有赵模、韩道政、诸葛贞,冯承素等人的仿本。湯普彻的仿本后世虽未见,但据北宋苏轼《东坡题跋》中所记(治平四年(1067),苏轼在川居父丧。)其弟苏辙带回的朔方本特征看,应该就是一种湯普彻的仿本。

    在贞观年间,唐太宗是怎样得到兰亭真迹和随葬昭陵等情况是禁止谈论的话题,所以在此期间,公私著作中都无对这些情况的记述。即使是对兰亭序》的记述也非常少,仅见褚遂良的《右军书记》,唐太宗《笔意论》,《晋书、王羲之传》等数处。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这个禁区才慢慢解除,唐太宗是怎样得到兰亭真迹和随葬昭陵等情况才見诸记述,但始终还是个人的记述,而非官方的正式发布,所以权威性不是很高,但毕竞能使后人得知兰亭真迹来历,流传和归宿。

    怀仁集《圣教序》时,唐太宗已死,《兰亭真迹也随葬昭陵,怀仁是无从見到兰亭真迹的,但是当时兰亭序》的传摹本是很多的,唐宮中就有和《兰亭诗》装为一卷的《兰亭序》。有一种碎石《兰亭》拓片字迹和定武兰亭相近,且字迹清晰,应该是多年埋于地下,很少有人打拓,刻石字迹未损。此拓片珍贵之处在于,碎石末尾有贞观十五(?)的原贴摹写时间。附碎石《兰亭》图:
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一鸣 - 一鸣的博客

此石虽不一定是唐时所刻,但原贴很可能是贞观时摹本。摹者是谁虽不可知,但从书写风格看,应是蒋善进,国诠等贞观时经虞世南、欧陽詢等教授过的写经生所摹。而据徐(兩垠)豪的題辞,其家有楚生国诠摹兰亭楔序。由此可見在贞观时期,虽然未見唐太宗是怎样得到兰亭序的记述,但流行于世的兰亭序摹本是很多的。所以怀仁集《圣教序》时选了许多《兰亭序》中的字。因此《圣教序》中有许多字和《兰亭序》的字體相同,就顺理成章了。

    在五代时期,南唐烈祖得到唐太宗昭陵墓中兰亭真迹后,从南唐流传出来兰亭序》有三种,一是、陶谷到南唐访书时所得的草书兰亭序》,到元代被刻于同州文庙,后又为人刻为《岳池兰亭》。二是、由李崇矩到南唐报丧时带回仿兰亭真迹的绢本,后又为苏易简所得的《贞观兰亭诗序》,或叫“《兰亭叙》唐临绢本,此种传本后又衍变为《颖上兰亭》。三是,《兰亭真迹,南唐亡后被收于北宋宮中,(但也不一定是南唐亡就被收入北宋宮中,元赵孟頫在抄录南宋姜夔的《兰亭考》卷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:张芸臾云:靖康中,有得《兰亭》真迹者,诣阙献之,半途而京城破,后不知所在。或谓尝入梁、陈御府,上有徐僧权押缝,今行间字是也。如此,则不得为子孙传掌矣。按,梁武收右军帖二百七十余轴,当时惟言《黄庭》、《乐毅》、《告誓》,不说《兰亭》,则后人指字为僧权,似未足深据 姜夔虽不相信这种说法,但我觉得这种可能还是有的。若确有其事,那么此事应在靖康二年京城为金突破之前。因为得《兰亭》真迹者已兰亭真迹献给了宋徽宗,而不是未成,宋徽宗也才得以在兰亭真迹上钤宣和七印,尔后也才有金章宗的明昌印。所以《兰亭真迹流传的另一种可能是:自南唐亡后,《兰亭真迹沒有被收入宋宮,而是在建城将为宋军攻破之际,黃保仪烧书时,兰亭真迹就从南唐宮中出,落于民间。南唐灭后,宋帝虽数派人到南唐境内收集流失图书,但均未征集到兰亭真迹。宋徽宗时,由于宋徽宗喜爰奇石,珍宝,古书、名画,连定武兰亭》原刻石也要收入宮中,那么有人将珍藏已久的兰亭真迹献给宋徽宗,也在情理之中。再说一下记述此事的张芸臾是什么人?张芸臾名舜民,和北宋词人张舜民同名,是北宋名将张叔夜之孙。靖康二年张叔夜帶兵为解汴京之围,和金人作战,兵败为金所俘,于金人押送北上途中绝食殉国。其长子次子闻讯后亦自杀国。三子状元张栋,为咸阳太守,引兵赴汴梁,遇金兵战死于太白山。当时张芸臾年才十二岁,也欲跳井自杀,为张栋部下张勇护持,金人释之,后由张勇护送至,武昌灵泉山居住,著有《南迁录》等书。明代发展为灵泉大姓。(对张芸臾的说明,参考《灵泉志》等书)宋理宗时人,赵与时在其《宾退录》中曾引张芸臾所著《浮休阅目集》文段,:“一日京师火,(焦)隐晨出之木场,凡木皆以姓字题识,后至者率诣隐市材”。可知这是一种叙前代佚闻奇事的书。所以姜夔所引张芸臾述说,应是出自这一类的书。钤有《建业文房之印》的《兰亭真迹,幾经波折又被宋理宗用原迹附石刻拓的《唐贞观》或叫《唐文皇贞观兰亭叙》,即我称之为《南唐兰亭》的宋理宗拓本。宋理宗刻石后为贾似道豪夺,伪装为御库所藏薛稷搨定武本流行于世。宋理宗赐予潘贵妃的一本《唐贞观》,南宋末又被人从杨镇副騑书府中改刻为《赐潘贵妃本》流传后世。

   南唐兰亭》是否是用原迹上石镌刻,一,从字迹方面说,从上面所列的唐传诸本和《南唐兰亭》的比较可以看出,《南唐兰亭》具有浓烈的晋人风格,唐传诸本未能摹写得惟妙惟肖。二,从痕迹方说,拓本也留下了原迹上石的奇特痕迹,从拓本看每一页都有许多斑点,纸褶皱痕和条纹,这些斑点、绉痕、条纹因为不属文字内容,镌刻者是不会将它们刻于石上,而且数量众多,痕迹深浅不一,镌刻者也无法将这些原模原样的刻于石上。但这些细节确在拓本中保留下来。这表明在镌刻时是将原迹铺于石上镌刻,由于纸张较厚较硬(蚕茧纸),未能完全拉抻粘贴平整,或无法做到完全拉抻平整。更奇的是,按惯例,石刻成后要洗石,将石洗淨后再打拓,拓片才会干淨清洁,和刻石一至。但在这里,刻石拓印之人並不这样做,而是仅用刷子掃刷刻石,而不揭下刻破的纸,再拓纸附于石上拓印,所以这些斑点、绉痕、条纹才会在拓本中被保留下来。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保存真迹原貌。(这些痕迹在图片中不是很清楚,但在拓本中则清晰可辨。)由此可以推想,这是一块很奇特的石刻,除了字迹、印章等刻于石上,原纸张还粘在石上,由于纸张较硬,且有白芨水等粘合剂将它牢牢固于石上,拓印时拓纸较软,打拓时用力适中,这些纸表的特征就会一一保存下来,当然由于拓印是手工操作,由于手法等原因,每张拓片所保留的字迹和痕迹也不尽相同。用原纸张还粘在石上,就进行拓印並不仅见于南唐兰亭》宋理宗拓本,如明代董其昌《戏鸿堂帖》中所载的《颜平原刘中使贴》,就是用纸张还粘在石上,就进行拓印的拓本。《颜平原刘中使贴》附图:
     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一鸣 - 一鸣的博客
 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一鸣 - 一鸣的博客
    从图中可以看出,除字迹外,黑色部分是附于石上的原纸张的印迹,微黃色斑块则是原纸张的破损之处。可見这块刻石在完成刻字后,也未撕去原纸张和清洗石,而是直接拓印,所以纸张表面的痕迹才会被一一保存了下未。(那么有一现像就可以有合理的解释,这就是宋理宗刻石后为贾似道豪夺,伪装为御库所藏薛稷搨定武本中,为什么圈中良可二字的良字沒有纸粘痕迹?贾似道伪装的 御库所藏薛稷搨定武本 宋理宗刻石 贾似道败亡后为蒲寿庚购得,但旋即遇风而坠失江中。但在未失之前还是有拓本留存于世,並在清末存于清宮中,祈子惠将此贴拍成照片,洗印后一份送给胡薇元,在送给胡薇元的照片中,圈中良可二字的良字沒有纸粘痕迹,这是因为贾似道在令人打拓御库所藏薛稷搨定武本时,让人剔除了粘在原石上的纸痕,因此良字上才无纸痕。此类照片在清末民初颇有流传,甚至为人将照片翻印为印刷品以广流传。附图: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一鸣 - 一鸣的博客
 
  
  评论这张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 转发至微博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 转发至微博
阅读(13)| 评论(4)
| 分享到:        
喜欢 推荐 0  转载
 

历史上的今天

最近读者

热度

关闭
LOFTER:随时随地分享心情、图片、视频的博客APP。 马上下载>

评论
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QYccs
  取消
验证码: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换一张
 
新浪微博
腾讯微博
网易微博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2013-11-26 02:13
看得出来,上面的刻石仍然是太宗系的,不是《南唐》系的。
回复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2013-11-26 02:17
QYccs 回复 QYccs
这幅如果是以前的古董,更充分说明贞观年间,《兰亭序》就是太宗“真迹”那样,而不是《南唐兰亭》那样。
回复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2013-12-02 01:20
QYccs 回复 QYccs

唐初几个版本的祖本,几乎是临习,一些字都完全改变了写法,我现在怀疑那个摹写人可能是一个三流水平,不及智永。

我估计先生手中的,就是传说中的摩得最好的天下第一摩“神龙”本,人们说的“神龙本”不是北京那个半神半龙本,而是您的这个本本。

也是当今保存得最好的下一等真品。

回复
对南唐兰亭诸疑的回复三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2013-11-26 02:02

请教先生,这个落款,是“?子中观”?

回复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5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