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《星 河 恋 歌》

天图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道祖薛绍彭的发现  

2015-08-11 00:52:14|  分类: 那时蘭亭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薛绍彭摹兰亭序之一薛绍彭摹兰亭序之一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薛绍彭摹兰亭序之一   薛绍彭摹兰亭序之一
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薛绍彭摹兰亭序之一  薛绍彭摹兰亭序之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薛绍彭摹兰亭序之二     薛绍彭摹兰亭序之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今所见《兰亭序》各种摹刻本,以《定武兰亭》为代表之诸本,一般在第十四行与第十五行之间皆有一“僧”字,起初有人认为是王羲之书写时添加的“曾”字,即“曾不知老之将至”。不过,现在基本被认为是南朝梁内府的押署人徐僧权的“僧”字。南朝御府实行“押署”之制,一般押署人多为满骞、唐怀充、徐僧权、姚怀珍等,这些人的押署被视为梁内府收藏的重要依据。由此可见,《兰亭序》曾入梁内府。而唯独北宋薛绍彭摹刻本在“僧”字上面,又多一个“察”字。依此类推,“察”当为隋内府的押署人姚察。

 

薛绍彭摹本《兰亭序》中的“察”字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定武本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薛绍彭摹本《兰亭序》中的“察”字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薛本


    一直以来盛传的“萧翼赚兰亭”的故事,是真是假?而似乎《兰亭序》一直为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私藏,如何又从梁内府到了隋内府,又由智永传给辩才,而被萧翼赚得?当然《兰亭序》的摹本不止一个,但真本只有一个,那么薛绍彭的底本中的“察”字是不是透露了更多的信息?

    这是个小问题,但是一直困扰着我。也曾请教过一些专家,但是答案都不令人满意。偶然看到唐刘餗《隋唐嘉话》中的一段记载,才豁然开朗。曰:

    王右军《兰亭序》,梁乱出在外,陈天嘉中,为僧永所得,献之宣帝。隋平陈时,或以献晋王(隋炀帝),王不之宝。后僧果从帝借拓。及登极,竟未从索。果师死后,弟子僧辩才得之。太宗为秦王日,见拓本惊喜,……及知在辩师处,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,以武德四年622年入秦府。

    《兰亭序》递藏顺序可归纳为:梁内府——智永——陈宣帝——隋炀帝——智果——辩才——唐太宗

    实物终于找到了文献依据,可以暂时安心了。

   

          道祖刻本就是道祖依据硬黄纸所刻,并且注明绍彭,说明对此事负责,他手上有一本硬黄纸本《兰亭序》,上面的。

        这幅字,硬黄纸,我们知道,它是响搨本,除去刻石的误差,应该是很接近真迹的。我们看到,这幅字,不但有“僧”还有“察”。说明《兰亭序》上是有姚察的押印的。

      定武刻石和其他唐朝版本为何都没“察”字呢?那是因为在复制摹写的过程中,都去掉了“察”字,而不是“察”字被磨损掉了,再说,姚察到太宗也就六七十年时间,“察”字不可能掉的。

      为什么,后来的摩本都去掉了“察”字?因为“察”字不属于《兰亭序》的文字,所以基本都去掉了。这也许是太宗的意思,去掉原来的签字,因为后来几乎都没有“察”字。

       为什么道祖的这本有“察”呢?因为道祖的这本出得早,在摩搨的时候,还没请示太宗“这押印“察”字保留否?”之前,就摩出了这个硬黄本,或者强调完全原样摩搨《兰亭序》而摩出得版本。所以,这幅摩品,应该是上上乘佳品。个人猜测,它是初期摩搨品,太宗把这本赐给了魏征,魏征后来把她送给了外孙薛稷,后来由薛家一直保存到宋朝。落于道祖薛绍彭之手的。

       经这样分析,“僧”字,百分之百不是“僧权”押印,如果“僧”字是押印,它的命运与“察”字一样,会被丢掉。所以,欧阳询的《兰亭记》有“曾”字,而定武刻石有“僧”字,那就是添字符号加“曾”字,只是《兰亭序》上,的确看上去像一个“僧”字,这是没办法的事!

        再一个分析结论是,这幅硬黄本是上上乘的摩品,我们可以用它来矫正其它《兰亭序》摩品的误差或变化。当然,我们要考虑这个摩品刻石产生的误差。

        这个“察”字,还说明一个问题,说明太宗的《兰亭序》出自隋府,影射出《隋唐嘉话》的说法,可能是事实。这本《兰亭序》那就是武德四年622年入的秦王府。

        道祖刻了这个版本,并且也得到过定武刻石,并且翻刻了定武刻石,毁了原石五个字,人们都说道祖的不是。我在想,道祖是不是用硬黄墨迹本对定武刻石进行了矫正?这点有待考察!

        从“领”字看,怀仁《圣教序》也是这个“领”字,现在的神龙本《兰亭序》也是这样的,这说明,的确这个样的《兰亭序》是太宗朝的主流,定武本不是主流,它对字体进行了变化。宋御府甲之五就很近于这个道祖版,那么甲之二就是有问题的版本了。


        道祖虽然做了这些工作,但他还是不承认,这样的版本是接近真迹的版本,而是说《兰亭序》真迹可能是接近《圣教序》那样字体的版本,难道他看到过《怀仁兰亭》或者《南唐兰亭》之类的《兰亭序》?

        看来,道祖不是一个“人云亦云”的人物,他对王羲之书法或《兰亭序》研究极深。

        下面转引一段考证文章:

            当北宋晚期定武本逐渐显名于世的时候,一位赫赫有名的定武迷,却注意到定武不是《兰亭》祖本。此人就是传说曾私换定武原石,并将其中湍、流、带、右,天五字镵损的北宋末期书法家薛绍彭(道祖)。他在一本《唐人秘阁所临兰亭》(1091年)中写了如下的跋语:“《兰亭》体类此者宜近真,考之于当时集书者,乃可见。”又在另一本《唐摹本兰亭》中写了“旧见《兰亭》书,锋芒者与所传石本不类,世复疑之,尝以唐人集右军书校之,则出锋宜为近真”。薛绍彭一再提出《兰亭》字迹类似唐人集右军书者,才是接近真迹的重要观点,可惜没有引起人们注意。而且,高似孙删节《桑考》时,竟将第二跋题名误为“薛绍”,刊落“彭”字,变成另外一个人,也抵消了薛绍彭重申此说的影响。

        薛绍彭所说的“当时集书者”,无疑是指怀仁集右军书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,因为该碑是我国集右军书刻碑的首创。怀仁集《圣教序》时,摹自近百种右军剧迹,其中大量出自唐内府,包括摹自《兰亭序》祖本真迹之字,纤微克肖,原石巍立,为“下真迹一等”的右军书迹宝库,故薛氏主张应该拿怀仁集书的标尺来检验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薛绍彭无疑是否定了定武本,宣扬了唐摩本。他只是确信王羲之书法应该是出锋,《唐人秘阁所临兰亭》,是不是薛稷搨本呢?还是初唐的版本?没说。十年后,米芾也有了重大发现。

在薛绍彭1091年发现《秘阁唐摹本》与集书相较认为“近真”之后十年,即徽宗建中静国元年(1101),米芾发现泗州南山杜宝臣家藏唐摹刻本,“有锋势,笔活。……回视定本及近世妄刻之本异也”。他和两个儿子友仁、友知合作,用十天功夫摹刻了一本。他在《书史》上曾得意地说:“此书(指《兰亭序》)不亡于后世者,赖有此本。……世谓《三米兰亭》”。次年(崇宁元年),米芾又在《御府帖》跋中叙述“杜氏本”是他“行年六十,阅书一世未之见也”的妙迹,而此《御府帖》就是其祖本。可见其对这种新发现的版本的评价是多么高!

           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版本呢?《桑考》卷五所载米友仁未署年月的一则《题汪氏所藏三米本》跋语,透露了一点关于此本的渊源。米友仁说:“乐毅论正书笫一,此固行书第一。定本、怀仁模思差拙;此本转折精采,殆王承规*也。”他断然说三米本是属于怀仁、王承规这一派的“定武”体系。这是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。为什么说怀仁和王承规是同一体系呢?据俞松《兰亭续考》卷一载南宋郑价(裕斋)嘉定己巳(1209)《双槐本兰亭跋》:“自匣殉之后,获见硬黄响榻者,且为欣幸,迨于明皇始刊之于学士院,洎宪宗朝,又刊于翰林待诏所。考二石,一乃怀仁所临,前瘦而后肥;一乃王承规模刻,丰杀得所,转折精神。至石晋时耶律辇藏北去,遗是石于杀虎林,遂号为定武本,亦不知其为学士院本耶或待诏所本也。”郑价的话不同于历来欧摹定武之论,未免离经叛道,但他说的事实却是可信的。即:怀仁摹集《圣教》时,曾依《兰亭》原迹作硬黄响榻,留下了一分下真迹一等的榻本,到五十多年后的明皇朝,才刻成石板。又过了一百年,至宪宗朝,由早在德宗贞元间就享有书名的王承规再次摹刻上石。可见二石出于一本,米友仁所见怀仁原刻拓损,显得“差拙”,不如承规新刻“转折精采”,故后者更为友仁偏爱,断后者为三米本所祖。米、郑二跋,可以相互参证。

          米芾为什么没有说杜、米二本的祖本《御府帖》就是怀仁,王承规摹本呢?

          下面是现在网上看到的三米本,实际就是半神半龙本。

那时兰亭.35米家的《三米兰亭》 - 米米 - Y E J A R

道祖薛绍彭的发现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6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