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《星 河 恋 歌》

天图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兰亭序》之我观  

2017-03-20 00:50:16|  分类: 那时蘭亭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兰亭序》之我观

         纵观《兰亭》传史,《兰亭》有三大类在相传。一曰《兰亭》文字流传,二曰隋唐时期的太宗《兰亭》趣事,三曰南唐传出的《后唐兰亭》系列。
         文字流传,最为有名的是欧阳询《兰亭记》,欧阳询《兰亭记》后落款和时间,并且订正了自己一处错误,堪称认真仔细。文本流传,欧阳询以欧楷书写,强调了不是来自隋唐的《兰亭序》,该文本来自何处,不必考察,估计欧阳询已经考证过了。该文本最大的特点是,多了一个“曾”,第二大特点是“快然知足”的“快”,这“快”字可能来自文本转抄人员对《兰亭》书法文字的认知。定武本传为欧阳询摩,字的笔法也像是,有“僧”字,是“僧”是“曾”只有欧阳询自己知道。这种有“曾”的文本,在后来柳公权的《兰亭序》中也有“曾”字,不管是不是真的柳书,说明后来还是流传有有“曾”的文本。
           隋唐时期的《兰亭》,因为太宗的喜好而生出许多故事,种类之多,书史第一。此类兰亭我定义为《初唐兰亭》,所有这类兰亭,不是“快然自足”而是“怏然自足”,其实这个词的准确意思是不好理解的,是王羲之写错了还是其它,不得而知,可以肯定一点的是,所有初唐兰亭都是这个“怏”字。
           第三大类是《南唐兰亭》,版本并不多,但都长得很像,不像初唐兰亭多是临摹的,倒像都是描摹的搨本,字幅长宽比(也许大小)都一样。从落款看有两大类,一是落款“晋右将军王羲之书”,再就是落款“熙宁元年希子中观”,除了“秋壑珍玩印外,其它押印大多格式相同并且刻在版上。其中标记御府所藏薛稷搨的有两版本,一与“晋右将军王羲之书”字密近,另一种有些字同怀仁《圣教序》。这一大类,一个共同特点,有添字符号加有“曾”字,另一特点,不是“快然自足”也不是“怏然自足”,而是“忄夫”然自足,这个“忄夫”字我还不会读,还不知有没有这个字。
          依我的理解,王羲之不可能在酒后造字,这个字应该是他熟悉的用字,从文字的意思来说,“快然自足”较好,“怏然”与“自足”似乎配不上去。也许是醉酒时写错了吧,也许是写“快”,笔一抖,成“怏”了,但是人们抄录文本时还是抄为“快然自足”。
          一和三两大类,这里不再多表。这里在表述的是第二大类,初唐兰亭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从四个僧本看太宗的宝贝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所见《兰亭序》保留了“察”字的版本只有一件,薛道祖据唐硬黄纸摹刻,同时也有“僧”字,山字上有一污画竖杠。这说明这个版本是摩得比较仔细的,可惜它是二道翻刻本,只能考证大的方面。道祖对《兰亭序》是有深入研究的,并且刻了“绍彭”二字,所以很相信这一纸的真实性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兰亭序》之我观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   从三个僧本看古董的年岁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  从三个僧本看古董的年岁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 从三个僧本看古董的年岁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从三个僧本看古董的年岁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道祖对《兰亭序》很有考究,它收藏过《定武兰亭》,对《定武兰亭》的评价是“美则美矣,未必为真。”这评价的确是中肯的,《定武兰亭》的确对原《兰亭序》进行了美化,字的结体和笔画都进行了美化。其“同”字左竖分叉,“群”字末竖分叉,这得到神龙等版本的验证,基本说明定武兰亭是临于太宗《兰亭序》的下一等真品。“僧”字的保留,与开皇本等初唐早期摩品一起,无不说明《兰亭序》是有“僧”字的,究竟是“僧”押印还是添字“曾”,估计欧阳询以为的是“曾”字。《兰亭序》有字325个,这被欧阳询的《兰亭记》在案,可能当时就存在“僧曾”的争论,欧阳询作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。在摹写上石时,《定武兰亭》基本采取了上对齐下对齐的模式,没有严格按照《兰亭序》行高摩刻。
               从五个僧本看太宗的宝贝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 从五个僧本看太宗的宝贝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从五个僧本看太宗的宝贝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从五个僧本看太宗的宝贝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另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版本是开皇本,正是它引起了《兰亭序》被太宗关注而成为至宝。这次临写的精度要求多高,不得而知,有“僧”字,底部没有进行底对齐,大致上反应了《兰亭序》行高的不同。“同”字左竖,也说明它在尽力保真笔画相同。“于”字竖勾极近道祖本,“引”、“况”字同定武本,它又是第一次摩太宗的《兰亭序》,所以一般说来是不受其它摩品影响的。它和定武本一样,“和”字口里无额外横。“少长咸集”和“有清流激”体现出书写时的律动。定武本缺少这一律动,根据其他版本看,《兰亭序》这一律动是存在的,所以定武本肯定不是原迹。“仰之盛仰”呈平行四边形,不同于《神龙兰亭》的弓弧形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《兰亭序》之我观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从“左”字长撇看,从“少”字直撇看,还有第二个“和”,“领”字,“引”字“况”字等看,定武本更近于开皇本,难道定武本只是临写于开皇本的一个本本?
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 从三个僧本看古董的年岁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去掉山头的甲二,将第一行丑以下六字整体上提了一点。)
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从三个僧本看古董的年岁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我们再进一步寻找有“僧”本,这里只能看到南宋御府本甲之二和甲之五两种。甲之五是个半成品,前部有许多未完工,是样本字看不清还是不好摩,我们无法知道,但这本已经出现神龙版的样貌,注意,“引”字与天历虞本像,而甲之二的“引”字,短竖与神龙本同,甲之五的“引”字却近天历虞本,有竖杠同于道祖本,“于”似乎同于定武本。它的“少长咸集”和“有清流激”的律动,说明它是一个忠于原祖本的摹本。它的底部对得很齐,与甲字五一样。这说明有“僧”本,都不是摩于神龙本那样子的祖本。甲之五的“惠风和畅”的“和”只是一个口,而甲之二“口”里似乎还有笔画。甲之二“舍”左长撇同于开皇本,“左”字撇是直撇,不同于开皇定武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初唐时期的《兰亭序》没有“僧”字本,应该出现得较晚,因为太宗后来确定《兰亭序》324字,等于是论定是押印“僧”被去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        《兰亭序》之我观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天历本,说是虞本。“至”字起笔有问题,底排没对齐,基本同开皇本,但是这字,与道祖本接近,与甲之二很接近。这说明天历本和开皇本基本都保持了《兰亭序》底排的高低错落。难怪乾隆把它放到八柱第一。这个版本是元代二次重摩,许多细节基本保存了,难得!
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兰亭序》之我观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说是褚本,宋朝重摩,底排高低变化存在,但幅度偏小。“少长咸集”体现出接近宋御府本,“永”字都不正确。许多字都写得很“缩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兰亭序》之我观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这幅字,感觉是个练习本。“况”字末笔不同于上面各版。   
 
        《兰亭序》之我观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        《兰亭序》之我观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从印章看,感觉都是《神龙兰亭》,下面一幅比上面一幅好。

《兰亭序》之我观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有什么不同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左”字长撇,第十一行“也”字弯钩是弧形,“引”字特短竖同最上面一个神龙本。“文”字同神龙本,底排完全同于神龙本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兰亭序》之我观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有什么想法么 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底排基本同于神龙兰亭,略有区别。第十一行“也”字同于湖南绢本,“左”字同于神龙。“文”字不同于上面两版,悲夫上面墨了的方块完全看不到“可”字笔画,可见这幅字在摩的标准上没有摩画涂改部分。我的判断是,这幅所谓褚本,摩于前面的那个印章较模糊的神龙本(神龙真本)。这幅字的摩书人的摩书功底不及湖南绢本,用绢摩书,本来要求要高,所以湖南绢本摩书人应该是一摩书行家,从绢本介绍说,后面两印隐约是米芾印和子由印看,绢本为米芾所摩,子由收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《兰亭序》之我观 - QYccs - 《星 河 恋 歌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此看来,初唐系的《兰亭》还是这幅神龙本最好,只是它的行幅是否原样保持了《兰亭序》的行幅,这个还不好定。因为仅仅只有它保持着“仰之盛仰”的弧形格式,没有其它版本能够验证,而其它版本之间保持着相关性。在字的书写上,第十一行“也”字,既与湖南绢本通,也与天历虞本等其它版本相通。《神龙兰亭》也是摹本,也有需要更正的地方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《神龙兰亭》高清版是一幅先临写后勾填的填摩本,临填结合,许多字都基本是写出来的,然后再填摩,矫正临写的不足之处,这样,保持了作品的形象生动。但是,这有一个问题,临写部分细微的运笔,是否能保持原迹的样子,有多大的误差呢?《神龙兰亭》不是双勾描边,为什么不用双勾描边呢,因为有许多笔画都没有边,只能用笔照原样画。但是,《神龙兰亭》在描墨的过程中,在笔画的结尾处,特别是横画的结尾处,留下了各式各样的参差不齐。原迹会是这么样么?原迹笔画肯定地说应该都是一笔写就,但看《神龙兰亭》,好多笔画都是一笔写不出来的,这种摩法是不是也太潦草了点,看细微处,《神龙兰亭》临摹没有达到应有的精度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《神龙兰亭》高清本可能是乾隆本的现代翻摩,问题很大。乾隆的《神龙兰亭》往前可追溯到米芾时期,但米芾时期距神龙年间约有400年,比乾隆到现在300年还多。仅仅凭半神半龙的印章确定它是太宗《兰亭序》的精摩本,证据是不足的。米芾好像没说有半神半龙的《兰亭序》,他只说在晚年见过一个很令他激动的好本。难道这本不可能是别人临写出来的么?事实上,从初唐到宋米芾这期间,存在着一段《兰亭序》的断代时期。定武本是地下挖的,道祖本和神龙本都是在米芾前后改冻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至于初唐本为什么没有向搨本流传下来,我想,可能是向搨本纸张的原因,这种半透明的纸含油,时间长了易碎。所以,我们看到的都是临摩本。

            如果一个人没有较长时间学习王羲之的笔法,象这样临写长篇的《兰亭序》,是很难保持与王羲之行笔一样的,如果一个人达到了临写王羲之书法极象王羲之风格,这个人在唐朝就应该很有名气,并且其书风近似王羲之。事实上,在当时唐朝大家里,没出现这样一个人。所以,我认为《神龙兰亭》的误差不会很小很小。可能“仰之盛仰”呈弓形是不准确的,可能与天历本和道祖本差不多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另外,《兰亭序》“欣”字应该是对准后面的“足、不”中间,这个地方很狭窄,如果是僧权签字,应该写上一点,空地多点的地方。把添字写在这里,可能更多的还是王羲之自己给加的,是“曾”字!            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45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